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12210

博文分类
搜索
【转载】 香椿

健康饮食——药食同源

 

(来源:潘启明的博客)

 

香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文名称: 香椿

  英文名称: Fruit of Chinese Toona

  拉丁文名称: Toona sinensis.A.Juss. 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楝科

  属: 香椿属

  种: 香椿子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别名】山椿、虎目树、虎眼、大眼桐、椿花、香椿头、香椿芽、 椿木叶( 《 唐本草》)、春尖叶( 《 重庆草药》)、 香椿铃、香铃子。

  香椿树香椿是多年生的落叶乔木,树木可高达10多米。雌雄异株,树体高大,树干直、光滑,分枝少而壮,材质细密、具花纹。根颈处易萌发根蘖。

  叶互生,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0对,叶痕大,长40厘米,宽24厘米,小叶长椭圆形,叶端锐尖,长10—12厘米,宽4厘米,幼叶紫红色,成年叶绿色,叶背红棕色,轻披蜡质,略有涩味,叶柄红色。

  根据香椿初出芽苞和幼叶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类。

  圆锥花序顶生,下垂,两性花,白色,有香味,花小,钟状,子房圆锥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

  朔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厘米左右,成熟后呈红褐色,果皮革质,开裂成钟形。6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

  种子可以繁殖。种子椭圆形,上有木质长翅,种粒小,发芽率低,含油量高,油可食用。

  香椿除供椿芽食用、香椿皮作药用外,香椿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辨别香椿和臭椿】

  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椿,把臭椿称为樗。

  ①从叶子的外观上能鉴别出香椿或是臭椿。 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另外,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此外,更大的一个特点是香椿每一枝叶片数目总是双数。比如,六对、七对、八对等。而臭椿每一枝叶片数目则是单数,它总是在几对之外,上端再多长出一片来,形成六对半、七对半、八对半等。

  ②从气味上也能鉴别出香椿和臭椿来。您可以拿一片叶子用手一搓,用鼻子闻闻是什么味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椿芽

  【营养与食用】

  每100克鲜嫩茎叶中含水分约84克、蛋白质9.8克左右、维生素C58毫克及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并具芒香气味。香椿染色体数2n=2x=56。原产中国。 植物学性状:

  香椿头含行极丰富的营养。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还含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以及铁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成分】 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 B 、 C 。

  【性味】 苦,平

  ① 《 唐本草 》 :“味苦,有毒。”

  ② 《 医林纂要 》 :“甘苦辛,平。”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

  消炎,解毒,杀虫,治肠炎,痢疾,疗,疽,漆疮,疥疮,白秃。

  ① 《 唐本草 》 :“主洗疮疥,风疽。”

  ② 《 生生编 》 :“嫩芽瀹食,消风祛毒。”

  ③ 《 陆川本草 》 :“健胃,止血,消炎,杀虫。治子宫炎,肠炎,痢疾,尿道炎。”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本草纲目》记载:椿芽治白秃,“取椿、桃、楸叶心捣汁频涂之即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民间有用香椿治痔疮、湿疹、遗精、滑精、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食欲不振、坏血病等的验方。

  脱发 香椿芽及心,洗净捣烂,涂擦脱发处,可促使头发重生。

  胃溃疡 香椿芽250克,搓碎后以红枣泥和为丸,每丸重约3克,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丝虫病 香椿叶、枫树叶各100克,水煎去渣,当茶饮。30日为1个疗程。

  疮痛肿毒 香椿芽加等量大蒜及少许盐,一同捣烂外敷。

  控制血糖 香椿芽12克,用清水煮后食用,或用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剂,连用7天。

  慢性痢疾 香椿树皮120克,焙干研末,每次用开水送服9克,每日服2次。

  细菌性痢疾 香椿叶100克,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慢性肠炎、痢疾 鲜香椿叶30~120克,水煎服。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 2 一 4 两。

  【食疗作用】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 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2.涩血止痢,止崩 香椿能燥湿清热,收敛固涩,可用于久泻久痢,肠痔便血,崩漏带下等病症。

  3.祛虫疗癣 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杀虫的作用,可用治蛔虫病、疮癣、疥癞等病。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保健食谱】

  1.香椿炒鸡蛋 香椿250克,鸡蛋5枚。将香椿洗净,下沸水稍焯,捞出切碎;鸡蛋磕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倒入鸡蛋炒至成块,投入香椿炒匀,加入精盐,炒至鸡蛋熟而入味,即可出锅。此食品具有滋阴润燥,泽肤健美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吐血,目赤,营养不良,白秃等病症。常人食之可增强人体抗病防病能力。

  2.香椿竹笋 鲜净竹笋200克,嫩香椿头500克。竹笋切成块;嫩香椿头洗净切成细末,并用精盐稍腌片刻,去掉水分待用;炒锅烧热放油,先放竹笋略加煸炒,再放香椿末、精盐、鲜汤用旺火收汁,点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起锅装盘。此菜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嘈杂以及脾胃湿热内蕴所致的赤白痢疾,小便短赤涩痛等病症。

  3.香椿拌豆腐 豆腐5O0克,嫩香椿50克。豆腐切块,放锅中加清水煮沸

  沥水,切小丁装盘中;将香椿洗净,稍焯,切成碎末,放入碗内,加盐、味精、麻油,拌匀后浇在豆腐上,吃时用筷子拌匀。此食品具有润肤明目,益气和中,生津润燥的功效。适用于心烦口渴,胃脘痞满,目赤,口舌生疮等病症。

  4.潦香椿 嫩香椿250克。将香椿去老梗洗净,下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沥水切碎,放盘内,加入精盐,淋上麻油,拌匀即成。此菜具有清利湿热、宽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尿黄,便结,咳嗽痰多,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等病症。

  5.煎香椿饼 面粉500克,腌香椿头250克,鸡蛋3枚,葱花适量。将香椿切成小段,用水将面粉调成糊,加入鸡蛋、葱花、料酒,和切段香椿拌匀;平锅放油烧热,舀入一大匙面糊摊薄,待一面煎黄后翻煎另一面,两面煎黄即可出锅。本食品具有健胃理气,滋阴润燥,润肤健美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毛发不荣,四肢倦怠,大便不畅等病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治心胃气痛。

  2.《四川中药志》: 除风寒,治冷骨风及风湿关节痛。

  《食疗本草》:“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带下,疗小儿疳痢。”

  《大明本草》:“止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肠风泻不住,肠滑泻,缩小便。”

  《本草纲目》:“白秃不生发,取椿、桃、楸叶心捣汁,频之。”

  《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去血中湿热。治泄泻,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选方】

   ① 治赤白痢疾:椿叶二至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 治唇上生疔:香椿叶捣烂,和酒饮之。( 《 岭南采药录》)

  ③ 治小儿头生白秃,发不生出:椿、揪、桃叶心取汁敷之。(《 时后方》)

  ④ 治漆疮:春尖叶一斤,苦蒿、红浮漂各适量,煎水外洗。(《 重庆草药》)

  【宜忌】

  ① 孟诜:“动风,多食令人神昏、血气微。”

  ② 《 随息居饮食谱 》 :“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

  ③《食疗本草》:“椿芽多食动风,熏十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中满,盖壅经络也”。故食之不可过量。

  ④很多人喜欢把香椿用盐腌两三天再吃,这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习惯。因为香椿腌制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迅猛上升,在三四天的时候达到高峰(添加盐量为10%~20%时),含量远远超过许可标准。焯烫之后再腌制,可以大大减少硝酸盐含量,也就降低了腌香椿的危险,但是最安全的做法还是把焯烫后的香椿腌到一周之后,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之后再食用。加入维生素C、茶叶等配料可以降低腌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⑤要把香椿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一起吃。香椿本身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蔬菜水果,如果能够吃新鲜香椿,维生素C可以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如果香椿已经不够新鲜,那么不妨把它和其他新鲜蔬菜水果一起吃,就能尽量避免亚硝酸盐带来的隐患。研究证明,在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的摩尔比在2:1时,就能很好地阻断亚硝胺致癌物的合成。

  总而言之,嫩芽、鲜吃、焯烫、慢腌,就能保证吃香椿的安全性。

香椿子

  【选方】

  ①治风寒外感:香椿子、鹿衔草。煎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胸痛:香椿子、龙骨。研末冲开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风湿关节痛:香椿子炖猪肉或羊肉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疝气痛:香椿子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痔漏:香椿子、饴糖。蒸服。(《贵州中医验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椿白皮

  【成分】树皮,含川谏素、甾醇、蹂质川。

  【炮制】 椿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炒椿白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椿白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椿白皮 100 斤,用麸皮 10 斤)

  ① 《 雷公炮炙论 》 :“凡使(椿)根,采出拌生葱蒸半日,出生葱,细锉,用袋盛挂屋南畔,阴干用。”

  ② 《 本草求原 》 :“去粗皮,醋炙、蜜炙用。”

  【性味】 苦涩,凉。

  ① 《 唐本草 》 :“味苦,有毒。”

  ② 《 本草经疏 》 :“苦,微寒。”

  ③ 《 本经逢原 》 :“甘,平,无毒。”

  ④ 《 医林纂要 》 :“苦甘涩,寒。”

  【归经】 《 得配本草 》 :“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功用主治】 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

  ① 《 雷公炮炙论 》 :“利溺涩。”

  ② 《 唐本草 》 :“主甘蠚。”

  ③ 孟洗:“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赤带下;疗小儿疳痢。”

  ④ 《 医林纂要 》 :“泄肺逆,燥脾湿,去血中湿热。治泄泻、久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

  ⑤ 《 分类草药性 》 :“治下血,吐血;发表散寒,攻小儿痘疹。”

  ⑥ 《 中国药植图鉴 》 :“治痔疮,跌打损伤,接骨,消伤肿痛。”

  ⑦ 《 四川常用中草药 》 :“能发表,透麻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2 一 4 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选方】

  ① 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诃子五钱(去核梢),椿根白皮一两,母丁香三十个。上为细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五更,三日三服。( 《 脾胃论 》 诃黎勒丸)

  ② 治湿气下痢,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疾:椿根皮四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③ 治小儿疳痢,渴瘦:椿木根(干,末之)、粟米(春粉),以蜜和作丸,服五丸至七丸、十丸,以瘥为度。( 《 广济方》)

  ④ 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剥取皮,日干)为末,饮下一钱。( 《 经验方》)

  ⑤ 治淋浊,白带:椿根白皮二两。酌加水煎服。( 《 福建民间草药》)

  ⑥ 治腹中痞块: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锅内煎水,去渣熬成膏,摊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腻,以火烘热药,贴痞块上,其初微痛,半日后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许,贴后,周围破烂出水。( 《 岭南采药录》)

  ⑦ 治胃溃疡出血:椿芽木皮烧存性、金银花藤八钱。水煎服。(广西 《 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 )

  ⑧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香椿树根皮六钱。水煎服。(徐州市 《 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 )

  ⑨泌尿系统感染

   1、椿树皮、车前草各20克,茯苓20克,黄芩10克,地榆、鱼腥草、生地黄、半枝莲、大青叶各30克,视症状加减。高热者加柴胡,加重黄芩;疼痛者加象牙屑、琥珀(研末服);血尿甚者加苎麻根,水煎服,每日1次;

  2、椿树根皮、车前草各30克,黄柏9克,水煎服,每日1剂。

  (10)滴虫性阴道炎 椿树根皮、蛇床子各25克,蒲公英20克,枳实12克,水煎去渣,坐浴,每次30分钟,或反复冲洗阴道。每日1

  (11)痔疮便血、崩漏 香椿皮25克,石榴皮、红糖各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各家论述】

  ① 朱震亨:“椿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湿热为病,泻痢、浊带、精滑、梦遗诸证,无不用之。有燥下湿及去肺胃陈痰之功,治泄泻有除湿实肠之力,但痢疾滞气未尽者,不可遵用。宜入丸散,亦可煎服,不见有害。予每用炒研糊丸,看病作汤使,名固肠丸也。”

  ② 《 纲目 》 :“椿皮色赤而香,樗皮色白而臭,多服微利人。盖椿皮入血分而性涩,樗皮入气分而性利,不可不辨。其主治之功员同,而涩利之效则异,正如获荃、芍药,赤白颇殊也。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椿皮,气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

  ③ 《 本草经疏 》 :“椿, 《 木经 》 味苦,有毒。甄权言微热。震亨言凉而燥。然考其用,必是微寒苦燥之药。

  《 本经 》 主甘蠚及洗疥疮风疽;藏器去口鼻府虫疥蠚者,因肠胃有湿热,故现是证,苦凉而燥,所以外治皆得也。藏器又主杀蛔虫蛊毒下血及赤白久痢;

  《 日华子 》 治肠风泻血;萧炳云,得地榆主疳痢;孟诜云,止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赤带,皆取其苦能燥湿,寒能除热,涩能收敛之功耳。”

  ④ 《 本草汇言 》 :“香椿,杀蛔虫、解蛊毒、止疳痢之药也。陈氏方云,此药甘香,温涩而燥,甘香能骤发新邪(谓发疮疥、风痰及疝气、脚气之类),涩燥能收敛陈气(谓除蛔虫、蛊毒、疳痢、胃噎、奔豚之类)。故孟氏方治妇人血崩成产后血行不止,并平常月信来多及赤白带下,取椿根煎汁服即止,则其性之止涩可知矣。”

  ⑤ 《 本草求原 》 :“椿根气平,色赤而香,樗根气寒,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湿泻热,涩能收阴实肠,治湿热为病,泻利、浊带、精滑梦遗、便数诸证,燥痰湿,去疥虫。但椿涩胜,久痢血伤者宜之;樗苦胜,暴痢气滞者宜之。按古方治带浊、下痢血痢,都是用椿皮者多,而樗皮少用。其功专在于燥以达阳,涩以收阴,使阳不陷于阴中,而诸证自除。凡患湿热,必病于血,正不以入气入血区分也。故肠风下皿,有用臭椿皮同苍术、积壳治者,此可见矣。”

  【备考】

  ① 《 唐本草 》 :“椿、樗二树,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实也。”

  ② 《 纲目 》 :“椿、樗、拷,乃一木三种也。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樗木皮粗肌虚而白,其叶臭恶,歉年人或采食;拷木即樗之生山中者,木亦虚大,梓人亦或用之,然爪之如腐朽,故古人以为不材之木,不似椿木坚实可入栋梁也。”

  【宜忌】

  《 本草经疏 》 :“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带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相关阅读:

 

《健康饮食》子目录

 

返回阿波罗飞雁博客首页

«上一篇:佛手   下一篇:土豆»

评论(0) 点击次数(3644)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