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ang2046
文章数量:235
点击人次:1044109
- 一首“反诗”
-
读书笔记
司马言在《旧案二百年》中说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这样一首诗:“浑庞俗渐远,焕采在此期,满怀皆节义,人世大文垂。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在上昭大观,化神俗自移,万民共瞻日,合哺鼓腹嘻。”[@more@]
这诗当然是垃圾,可就因为作者董生,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教书先生写了这首诗,差点被杀头。各级官员为此兴师动众,要查“后台”,抚台派员搜过他家后,没有发现违禁书籍,汇报上去,皇帝非常不开心,御批:“严行审讯,按律定拟,毋得稍存姑息。”结果“拟了斩立决,只等圣谕就要正法了”。现在两位地方官接到上头交代下的深查严办的指示,要从这首“反诗”里琢磨出这诗究竟“反”在什么地方。研究多时之后,一位官员说到:“‘知主多宿忧’,皇上的事是作臣民的可以随便加以议论评说的吗?董守义一介微未生员,他知道皇上的心事?知道皇上夜里想什么?太狂悖了。皇上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如日中天,国朝正处旷古未有的太平盛世,怎能说是皇上夜里都在发愁呢?这岂不是讥讪皇上!太悻逆了!”
另一位官员听他竟然这么断章取义地诠释,豁然开悟,接着谴责:“邑候解得好,我看这下一句‘能排难者谁’越发不妥了。皇上是少有的明君,英明睿智,洞察幽微,日理万机,多少军国疑难大事迎刃而解。满朝大臣也都是兢兢业业辅佐朝廷,怎能说是没有谁来排解困难?这也有讥仙朝廷之意!”
幸运的是,“皇上圣明”,最后没有砍下董生的头。不过这本书的主角自然不是可怜的董生,他的结局在书中只不过被以上两位官员之一寥寥提了一下,“董生获释,一路乞食回县,憔悴骨立,怔忡如痴,余赠银二两,其北向叩谢圣恩,伏地大恸,感激涕零。”
那时那个官员一定在想:“当初差点把你砍了,现在补偿你二两银子,也算对得起你和我自己的良心了吧?”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