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12163
- ·我的日志(59)
- ·ANC专辑(30)
- ·万柜联盟——产品商城(1)
- ·万柜联盟——产品理论(2)
- ·万柜联盟——经营模式(14)
- ·万柜联盟网博客总目录索引(50)
- ·中西养生精华(62)
- ·他康她美(5)
- ·健康饮水——水机(24)
- ·健康饮食---生食---素食---早餐(147)
- ·健康饮食——胃肠保健(107)
- ·健康饮食——药食同源(93)
- ·国学经典——修真秘要(19)
- ·国学经典——南怀瑾先生专辑(149)
- ·国学经典——潘启明先生专辑(46)
- ·国学经典——黄老大道(146)
- ·太阳神专辑(22)
- ·市场营销与系统建设(99)
- ·我的养生经——做个身体力行的现代养生家(11)
- ·我的音乐影视收藏(12)
- ·美容---皮肤养生学(70)
- ·芦荟保健与美容(36)
- ·西方营养学---营养师培训教材(29)
- ·西方营养学——抗氧化/抗衰老(47)
- ·西方营养学——维生素矿物质(9)
- ·西方营养学——蛋白质与肽(10)
- ·西方营养学:纤维素/益生元(256)
- ·顺势疗法---量子医学---水(17)
- ·飞雁之家——飞雁商学院(110)
- ·飞雁儿科(5)
- ·飞雁养生——双向平衡(12)
- ·飞雁养生——康复诊所(50)
- ·飞雁养生——房中养生发微(13)
- ·飞雁养生——神灸脐疗养生法(36)
- ·飞雁女科——生殖保健(83)
- ·飞雁武科——内功拳法(101)
- ·飞雁男科(12)
- ·飞雁论坛——直销与传销(114)
- ·飞雁论坛——财经股评(15)
- ·2018年05月
- ·2017年02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09月
- ·2016年08月
- ·2016年07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3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2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10月
- ·2011年09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2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9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转载】 第八章 维 生 素 (一)
-
西方营养学---营养师培训教材
第八章
维生 素
第一节 概述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体内其含量极微,但在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虽然各异,但有共同特点:
①均以维生素本身,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化合物(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②非机体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担负着特殊的代谢功能;
③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 例外)或合成量太少,必须由食物提供;
④人体只需少量即可满足,但绝不能缺少,否则缺乏至一定程度,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病。
维生素摄入过多时,水溶性维生素常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体外,几乎无毒性,但摄人过大(非生理)剂量时,常干扰其他营养素的代谢;脂溶性维生素大量摄入时,由于排出较少,可致体内积存超负荷而造成中毒。为此,必须遵循合理原则,不宜盲目加大剂量。
随着对维生素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发现维生素还有许多新的功能作用,特别是对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面,有很多实验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明确结果。维生素的这些作用的揭示,适宜的维生素摄入对人类维护健康,远离慢性疾病的困扰无疑是有利的。
第二节维生素A
维生素A 的化学名为视黄醇(retinol)。维生素A 末端的-CH2OH 在体内氧化后成为-CHO,称为视黄醛(retinal),或进一步氧化成-COOH,即视黄酸(retinoic acid)。视黄酸是维生素A 在体内吸收代谢后最具有生物活性的产物,维生素A 的许多生理功能实际上是通过视黄酸的形式发生作用的。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是人类维生素A 的重要来源。
胡萝卜素中最具有维生素A 生物活性的是β-胡萝卜素,在人类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大约为维生素A 的六分之一,其他胡萝卜素的吸收率更低。
一、理化性质与体内分布
维生素A 属脂溶性维生素,在高温和碱性的环境中比较稳定,一般烹调和加工过程中不致被破坏。但是维生素A 极易氧化,特别在高温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可以加快这种氧化破坏。因此,维生素A 或含有维生素A 的食物应避光在低温下保存,如能在保存的容器中充氮以隔绝氧气,则保存效果更好。食物中如含有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C 和其他抗氧化剂时,其中的视黄醇和胡萝卜素较为稳定。食物中共存的脂肪酸败时可致其严重破坏。
维生素A 在体内主要储存于肝脏中,约占总量的90%~95%,少量储存于脂肪组织。
二、生理功能与缺乏
维生素A 在人体的代谢功能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膳食中维生素A 摄入不足,膳食脂肪含量不足、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等等,可致维生素A 不足或缺乏,而影响很多生理功能甚至引起病理变化。
(一)维持皮肤粘膜层的完整性
维生素A 对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起稳定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完整和功能健全。因此,维生素A 缺乏的初期有上皮组织的干燥,继而使正常的柱状上皮细胞转变为角状的复层鳞状上皮,形成过度角化变性和腺体分泌减少,累及全身上皮组织。最早受影响的是眼睛的结膜和角膜,表现为结膜或角膜干燥、软化甚至穿孔,以及泪腺分泌减少。皮肤改变则为毛囊角化,皮脂腺、汗腺萎缩。消化道表现为舌味蕾上皮角化,肠道粘膜分泌减少,食欲减退等。呼吸道粘膜上皮萎缩、干燥,纤毛减少,抗病能力减退。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提高,且感染常迁延不愈。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细胞也同样改变,影响其功能。
(二)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
视网膜上对暗光敏感的杆状细胞含有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是11-顺式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而成,为暗视觉的必需物质。经光照漂白后,11-顺式视黄醛转变为全反式视黄醛并与视蛋白分离。此过程产生电能刺激视神经形成视觉。全反式视黄醛经还原为全反式视黄醇,再经过酶的作用重新转化为1l 一顺式视黄醛,在暗光下11 一顺式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再次形成视紫红质,因而维持着视觉功能。在此过程中,有部分视黄醛变成视黄醇被排泄,所以必须不断地补充维生素A,才能维持视紫红质的合成和整个暗光视觉过程。缺乏维生素A 时可降低眼暗适应能力,严重时可致夜盲。
(三)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生殖功能
维生素A 参与细胞的RNA、DNA 的合成,对细胞的分化、组织更新有一定影响。参与软骨内成骨,缺乏时长骨形成和牙齿发育均受影响。维生素A 缺乏时还会导致男性睾丸萎缩,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也可影响胎盘发育。
(四)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
维生素A 对许多细胞功能活动的维持和促进作用,是通过其在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一视黄酸受体实现的。对基因的调控结果可以提高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也可以促进细胞免疫的功能,以及促进T 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淋巴因子。维生素A 缺乏时,免疫细胞内视黄酸受体的表达相应下降,因此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吸 收
维生素A 与胡萝卜素的吸收过程是不同的。胡萝卜素的吸收为物理扩散性,吸收量与摄人多少相关。胡萝b 素的吸收部位在小肠,小肠细胞内含有胡萝卜素双氧化酶,在其作用下进入小肠细胞的胡萝卜素被分解为视黄醛或视黄醇。维生素A 则为主动吸收,需要能量,吸收速率比胡萝卜素快7~30 倍。
食物中的维生素A 或胡萝卜素在小肠经胰液或小肠细胞刷状缘中的视黄酯水解酶、分解为游离状后进入小肠细胞,再在微粒体中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胡萝卜素或维生素A 在小肠细胞中转化成棕榈酸酯,与乳糜微粒结合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转运到肝脏储存。营养良好者肝中可储存维生素A 总量的90%以上,肾脏中的储存量约为肝脏的l%,眼色素上皮也储存维生素A。
维生素A 在体内氧化后转变为视黄酸,视黄酸是维生素A 在体内发生多种生物作用的重要活性形式,进人细胞的视黄酸与视黄酸结合蛋白结合后,可以进一步与特异性核内受体结合,并介导细胞的生物活性。
四、过量危害与毒性
详见第八篇“营养缺乏与过量”。
(一)维生素A 过多症
摄入过多可以引起维生素A 过多症,维生素A 过量会降低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导致细胞膜受损,组织酶释放,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种脏器组织病变。脑受损可使颅压增高。骨组织变性引起骨质吸收、变形、骨膜下新骨形成,血钙和尿钙都上升。肝组织受损则引起肝脏肿大,肝功能改变。
(二)胡萝卜素血症
因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橘子等)过多,以致大量胡萝卜素不能充分迅速在小肠粘膜细胞中转化为维生素A 而引起。因摄人的β胡萝卜素在体内仅有1/6 发挥维生素A 的作用,故大量摄人胡萝卜素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 过多症,但可使血中胡萝卜素水平增高,致使黄色素沉着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停止大量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后。胡萝卜血症可在2~6 周内逐渐消退,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不需特殊治疗。
五、营养状况评价
维生素A 营养状况,可以根据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进行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以及个体的维生素A 缺乏诊断。
(一)临床检查
如出现夜盲或眼干燥症等眼部特异性表现,以及皮肤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本病困难不大。
(二)实验室检测
1.血浆维生素A 测定婴幼儿血浆正常水平为388~500μg/L,年长儿和成人正常水平为388。22501,g/L,低于200~g/L 可诊断为维生素A 缺乏,200~300μg/L 为亚临床状态可疑缺乏。但血浆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全身组织的营养状态,在高度怀疑时可以使用相对剂量反应试验(RDR)进一步确定。
2.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体内维生素A 的营养状态,正常值为23.1mg/L,低于此值有缺乏可能。
3.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加1%甲紫于新鲜中段尿中,摇匀计数尿中上皮细胞,如无泌尿道感染,超过3 个/mm3 为异常,有助于维生素A 缺乏诊断,找到角化上皮细胞具有诊断意义。
4.眼结膜上皮细胞检查用小棉拭子浸少量生理盐水,轻刮眼结膜,涂于载玻片上,显微镜下找到角质上皮细胞有诊断意义。
5.暗适应检查用暗适应计和视网膜电流变化检查,如发现暗光视觉异常,有助诊断。
六、需要量与膳食参考摄人量
中国营养学会2000 年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 参考摄人量成人RNI 男性为800μgRE;女性为700μg RE,UL 为3000μg RE。
附:视黄醇当量(Retinol Equivalems,RE)换算:
1μg RE=1μg 视黄醇=6μgβ-胡萝卜素=12μg 其他类胡萝卜素=3.33 IU 来自视黄醇的维生素A 活性=10 IU 来自β-胡萝卜素的维生素A 活性。
七、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在动物性食物(按每100g 计算),如动物内脏(猪肝4972μg、鸡肝10414μg)、蛋类(鸡蛋310μg)、乳类(牛奶24μg)中含量丰富,但在不发达地区人群往往主要依靠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深色蔬菜中含量(按每100g 计算)较高,如西兰花(7210μg)、胡萝卜(4010μg)、菠菜(2920μg)、苋菜(21lOμg)、生菜(1790μg)、油菜(620μg)、荷兰豆(480μg)等,水果中以芒果(8050μg)、橘子(1660μg)、枇杷(700μg)等含量比较丰富。
第三节 维生素D
维生素D 是一族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同的复合物的总称,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 至少有10 种,但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 (胆钙化醇)。25-(OH)D3 和1,25-(OH) 2D3 是其在体内的代谢物,其中1,25-(OH) 2D3 被认为具有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一、理化性质与体内分布
维生素D2:是由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但在自然界的存量很少。维生素D3 则由人体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维生素D2 和维生素D3 对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完全相同,哺乳动物和人类对两者的利用亦无区别,本文中统称为维生素D。
维生素D 溶于脂肪溶剂,对热、碱较稳定,对光及酸不稳定。
维生素D 在肝和各种组织都有分布,特别在脂肪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但代谢较慢。在组织中大约一半是以维生素D 的形式存在,其余一半中25-(OH)D3 所占比例较大,约为总量的20%。在血浆中25-(OH) 3 职占绝对优势,也存在于其他组织中如肾、肝、肺、主动脉和心脏。
二、生理功能与缺乏
维生素D 的最主要功能是提高血浆钙和磷的水平到超饱和的程度,以适应骨骼矿物化的需要,主要通过以下的机制:
(一)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维生素D 作用的最原始点是在肠细胞的刷状缘表面,能使钙在肠腔中进入细胞内。此外1,25-(OH) 2D3 可与肠粘膜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结合,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对肠腔中的钙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对钙通过肠粘膜的运转有利。维生素D 也能激发肠道对磷的转运过程,这种运转是独立的,与钙的转运不相互影响。
(二)对骨骼钙的动员
与甲状旁腺协同,维生素D 使未成熟的破骨细胞前体,转变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促进骨质吸收;使旧骨中的骨盐溶解,钙、磷转运到血内,以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浓度;另一方面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骨盐沉着。
(三)促进肾脏重吸收钙、磷
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以提高血钙、血磷的浓度。
维生素D 缺乏在婴幼儿可引起维生素D 缺乏病,以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为特征,严重者出现骨骼畸形,如方头、鸡胸、漏斗胸,“O”型腿和“x”型腿等。在成人维生素D 缺乏使成熟骨矿化不全,表现为骨质软化症,特别是妊娠和哺乳妇女及老年人容易发生,常见症状是骨痛、肌无力,活动时加剧,严重时骨骼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性或多发性骨折。
三、吸 收
维生素D 吸收最快的部位在小肠的近端,也就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但由于食物通过小肠远端的时间较长,维生素D 最大的吸收量可能在回肠。维生素D 像其他的疏水物质一样,通过胶体依赖被动吸收。
大部分的维生素D(约90%的吸收总量)与乳糜微粒结合进入淋巴系统,其余与仅.球蛋白结合,维生素D 的这种吸收过程有效性约为50%。乳糜微粒可直接或在乳糜微粒降解的过程中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没有结合的血浆维生素D 随着乳糜微粒进入肝脏,在肝脏中再与蛋白质结合进入血浆。
皮肤中的维生素D3 可与维生素D 结合蛋白(DBP)结合直接进入循环,而口服维生素D 是以DBP 复合物和乳糜微粒进入,口服维生素D 在肝中停留时间较长,可引起非常高的25-(OH)D3 的水平,而易引起中毒,但紫外线照射很少引起25-(OH)D3 的血浆浓度增高,未见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高维生素D 血症。
在25-(OH)D3 的血浆浓度正常时,仅有少量从血浆池中释放进入组织。因此,25-(OH)D3 的循环水平是良好的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通过1,25-(OH) 2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和几个其他的激素以及Ca2+和磷的循环水平,严格控制肾脏1-羟化酶的活性,来调节维生素D 内分泌系统。
维生素D 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被分解,许多其他的代谢物包括葡萄糖苷和亚硫酸盐已被确定,大多数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有2%~4%出现在尿中。
四、过量危害与毒性
通过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 一般认为不会引起中毒,但摄人过量维生素D 补充剂或强化维生素D 的奶制品,有发生维生素D 过量和中毒的可能。准确的中毒剂量还不清楚,一些学者认为长期摄入25μg/d 维生素D 可引起中毒,这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对维生素D较敏感的人,但长期摄人125μg/d 维生素D 则肯定会引起中毒。目前普遍接受维生素D 的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5μg。
维生素D 中毒时可出现厌食、呕吐、头痛、嗜睡、腹泻、多尿、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脱矿化。随着血钙和血磷水平长期升高,最终导致钙、磷在软组织的沉积,特别是心脏和肾脏,其次为血管、呼吸系统和其他组织,引起功能障碍。高维生素D 摄入的危险也和钙、磷摄入有关。
五、营养状况评价
正常血浆维生素D 的浓度是1~2ng/ml,由于维生素D 半衰期仅接近24 小时,且血清维生素D 的浓度仅依赖于最近吸收的维生素D 和最后一次的阳光接触,因此在临床上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25-(OH)D3 是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测定血浆25-(OH)D3 的浓度是评价个体维生素D 营养状况最有价值的指标,它的半衰期约3 周,在血浆中的浓度稳定,是几周甚至是几个月来自膳食和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的总和。低于25nmol/L(10ng/m1)为维生素D缺乏。
1,25(OH) 2D3 的半衰期估计为4~6 小时,正常的血清浓度范围在38~144pmol/L( 16~60pg/ml)。当病人维生素D 的储存降低或正在发展成维生素D 缺乏时,1,25(OH)2D3 的血液循环浓度可以是低的,正常的,甚至是高的,因此血清1,25-(0H) 2 D3 浓度对评价维生素D 缺乏几乎没有价值。
六、需要量与膳食参考摄人量
由于维生素D 既可由膳食提供,又可经暴露在日光之下的皮肤合成,而皮肤合成量的多少又受到纬度、暴露面积、阳光照射时间、紫外线强度、皮肤颜色等影响,因此维生素D 的需要量很难确切估计。
2000 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 参考摄入量成人(18 岁~)RNI为5μg/d,UL 为20μg/d。
七、维生素D 的来源
维生素D 有两个来源,一为外源性,依靠食物来源;另一为内源性,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由人体皮肤产生。
(一)食物来源
维生素D 无论是维生素D2 或维生素D3,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在鸡蛋、乳牛肉、黄油和咸水鱼如鲱鱼、鲑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牛乳和人乳的维生素D 含量较低(牛乳为41 IU/lOOg),蔬菜、谷物和水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
由于食物中的维生素D 来源不足,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 的强化,如焙烤食品、奶和奶制品和婴儿食品等,以预防维生素D 缺乏病和骨软化症。
(二)内源性来源
人体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后形成前维生素D3,然后再转变为维生素D3,产生量的多少与季节、纬度、紫外线强度、年龄、暴露皮肤的面积和时间长短有关。有报道健康个体全身在阳光中晒到最轻的皮肤发红时,维生素D 在血液循环中的浓度可以和摄入250~62 5μg 的维生素D 相等。
按照我国婴儿衣着习惯,仅暴露面部和前手臂,每天户外活动2 小时即可维持血中25-(OH)D3 在正常范围内,可预防维生素D 缺乏病的发生。
儿童和年轻人每周2~3 次的短时户外活动,这样的接触阳光就能满足维生素D 需要。
老年人皮肤产生维生素D 的能力较低,衣服又常常穿得较多,接触阳光照射较少,使维生素D3 的产生减少,加上老年人易有乳糖不耐受,奶制品摄人少,维生素D 的来源往往较少。有报道在冬末时约80%老人处于维生素D 缺乏边缘,因此,对老年人应鼓励在春、夏、秋季的早晨或下午多接触阳光,使维生素D 满足身体需要。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