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 浮亏114亿元
http://www.dsblog.net 2009-12-04 14:47:03
3.产品设计复杂,合约期限较长,风险敞口很大。据了解,有 8家企业集团通过工、农、中、建、交行和国开行6家银行购买了其推介的摩根斯坦利、美林、花旗等境外投行设计的结构性利率掉期和互换产品。这些产品设计极其复杂,不但与若干年掉期利率指数挂钩,而且都借助数学模型进行市值估算。如某集团在航油期权上,竟使用了含有6种模型工具的结构性产品。由于这些模型非一般数学专业知识的人所能弄懂,所以风险难以识别。
二、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亏损的原因
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发生的巨额亏空和损失,教训深刻。究其原因,企业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是要害所在,另外,违规越权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值得深刻反思。
1.企业套利投机是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投资理财和避险的工具,如果审慎选择,操作得当,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锁定成本。若忽视其高杠杆性、价格波动性等特点,盲目使用,过度投机,就必然酿成大祸。纵观接连发生的一起起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巨额亏损,无一不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而忽视其风险所致。1997年的株冶锌期货事件、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事件、2005年刘其兵国储铜事件,莫不如此。
2.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缺失是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因素。分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损失的案例,不难发现其一个共同原因,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发挥应有的控制及管理作用。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侥幸和赌博的心态更加催化了事件爆发的进程。据调查,目前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中央企业,大部分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有些甚至将产品的买卖、资金的清算和交易的管理等本该分离的职能放在一起,失去制衡和监督。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制度缺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内控机制、严格的风险管理程序等是防止企业发生重大投资损失的重要保障。国资委2006年就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不少企业未能严格执行。据对29家集团公司管理层调查,有17家未对下属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和定期审计,8家下属企业未向集团公司定期报告,以致总部无法全面及时掌握整个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从董事会决策层面看,有17家企业未在董事会下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未能统一管控本企业高风险业务;有13家企业把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作为一般事项授权给总经理或分管负责人审批,没有经过董事会专项审议。这种决策不科学、程序不合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风险管理,必然造成重大投资损失。
4.企业违规操作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又一原因。目前获得国家批准同意在境外从事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共有31家,其中央企16家,有26家央企是未经批准擅自在境外从事期货、期权等场外(OTC)交易业务,这些产品不通过交易所正规交易,也不通过清算所进行合约清算,而且这些产品都由投行设计兜售,通过双方私下协定,因而交易行为不透明,难以有效监管,企业一旦“入了套”,签了合同,面临的就是“无底洞”式亏损的万丈深渊。另外,一些企业在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违规操作,也预埋下了亏损的“伏笔”。
5.专业人才缺乏是造成重大损失不容忽视的因素。据了解,目前央企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的绝大多数都是财务人员,真正具有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很少,有些不会估算合约市值和浮动盈亏,有些连产品模型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说识别风险,有的甚至看不懂英文合同只能凭投行介绍,专业水平与国际投行差距太大,在业务交往中往往处于下风,很难做到对等谈判和公平交易,只能被动让对方牵着鼻子走,与交易对手抗衡的能力很弱。
- 和治友德参加2024新经济风云榜再获荣誉
- 艾多美中国向思源微笑行动项目再捐赠100万
- 三生承办第七届国际食源肽学术研讨会召开
- 三八妇乐携手“健康中国·母亲行动”走进陕西
- 金科伟业为市场注入新动力 助力开启新财年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